第79章
關燈
小
中
大
“諸位也去平安街?”袖口絲線磨破的‘乞丐’書生上前,認真端詳著面前這群玉冠潔衣的同窗,嘖嘖搖頭,“怕是不妥。”
兩刻鐘後,籮筐木板雜物遮擋的小巷子裏,眾人各自整理著身上破洞漏風的衣衫,順勢將脫下的衣衫藏好,佩戴玉時,臉上閃過掙紮,和前邊望風的人道,“既著舊衣就無須佩玉了吧。”古人說以人為鏡能正衣冠,而他們以人為鏡則不倫不類,望著手心最喜歡的玉,像燙手山芋似的,如何都不想佩戴。
“咱們已經穿得這麽簡陋寒磣,如果連佩玉的習慣都丟掉,同那鄉野淺陋書生有什麽區別?”說話的人撣了撣衣襟的灰,頭顱高昂,神色頗為倨傲。
換作往常,少不得要誇他眉眼飛揚,有睥睨天下之勢,而如今,怎麽看怎麽像街頭巷尾愛吹牛的老光棍,剛換上舊衣的白面書生們連連嘆氣,怎麽也是書院的風流才子,竟淪落到了這步田地,真真是世風日下啊,罷了,別扭地佩戴上玉,長嘆道,“走吧。”
今日的平安街尤為熱鬧,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攤販們的吃食早就賣完了,都舍不得收攤離去,老老實實在街邊圍著,若有讀書人來,他們就默默地往後邊退,有那脾氣不好的喝斥他們走遠點,幾人也不惱,陪著笑臉站去邊上,靜靜地等著,譚老爺博學多才,講學生動有趣,他們聽得毫不費力,不知哪日起,每每譚老爺講學,他們就站在邊上聽,受益良多。
他們天天早出晚歸,甚少過問家裏的事,更不懂言傳身教為何意,聽了譚老爺講學就明白了,因此隔幾日就會早點收攤回家陪孩子。
不得不說,孩子們較以往乖巧體貼許多,厭學的毛病也改了,揚言要好好讀書,將來讓我做享福呢。
霎時,人群驟然安靜,書鋪外的臺階上,譚盛禮捧著書,今日講的是《孝經》,讀書人耳熟能詳的故事,譚盛禮選的是民間故事,故事不覆雜,揭示的道理也簡單,這篇文章在場的讀書人啟蒙後就讀過了,兒時讀的文章記憶深刻,如今聽譚盛禮重新講這篇文章竟有新的認識,而且經過譚盛禮分析,引出諸多《論語》文章,其意相近,內容不同,譚盛禮融會貫通,隨便聽聽都是篇策論好文。
陽光照著,屋檐的燕子攜蟲回巢,引得幾只小燕子嘰嘰叫了兩聲,輕風拂過,周圍安安靜靜的,譚盛禮的聲音就這麽傳來,輕輕潤潤的嗓音,如夫子的嚴厲大相徑庭,然而沒人打瞌睡,俱挺直脊背,屏氣細聽。
整條街都靜悄悄的,周圍住著的老人們也忍不住來湊熱鬧,他們耳背,聽不真切,但看眾人認真專註只覺得心情好……
譚盛禮講了兩篇文章,用了半個時辰,旁征博引,提到類似的文章不下二十篇,句句精辟,用詞恰到好處,聽在攤販們的耳朵裏那是妙語連珠道理深刻,而聽在讀書人耳朵裏只覺得酣暢淋漓。有那偷偷握筆記錄的,到後邊聽得入神,筆墨浸透紙都不曾察覺。
文章講完了卻不曾有人起身離開,後到的綿州書院眾學生聽了小截內容,望著人群裏面露沈思的同窗,只覺得莫名奇妙,他高舉手裏幾兩銀子買來的文章,“譚老爺,學生有問題請教。”
寂靜的長街,這句話仿佛尖銳的嘶鳴,眾人齊齊望向說話的少年,待看清他手捧著精美封皮的文章,衣衫卻極為簡陋,角落裏的攤販們你看我我看你笑得毫不含蓄:這個人,看裝扮就是綿州書院的。
眾所周知,譚盛禮的文章在平安書鋪有賣,但裝訂簡單,價格低廉,唯有那喜好華麗唯利是圖的雲尖書鋪愛用這種封皮,買其他書鋪的文章來請教譚老爺,綿州書院強調的尊師重道哪兒去了?
譚盛禮坐在臺階上,溫和的五官沐浴在暖陽下,仿佛鍍了層金光,他頷首,“請說。”
少年頷背走向譚盛禮,彎腰作揖,他的問題很簡單,“聽聞譚老爺學問博大精深,為人仁德寬厚,既無心入書院為師,如何又在這喧鬧之地開設講堂,行徑前後矛盾,表裏不一,乃君子所為嗎?”他身上穿的衣服是問街邊攤販買的,這會渾身瘙癢,難受非常,心裏不由得抱怨譚盛禮來事,直接去綿州書院多好,非得在大庭廣眾顯擺自己的學識,才學和品德不可同日而語,譚盛禮即使再受人推崇,他也喜歡不起來!
然而,註意周圍人或目光不善或面露鄙夷的望著自己,情緒不盡相同,他身上實在癢得難受,略有不耐地拱手作揖,“還請譚老爺解惑。”
“這位兄臺……”不等譚盛禮開口,有人搶先出聲,“你是綿州書院的學生吧。”
少年嘴角微抽,下意識地看自己穿著,不點頭也不搖頭。
“綿州書院聞名西南,外州來求學的學生亦不在少數,我知道你們個個才華橫溢非我能比,但人各有志,誰說譚老爺不去書院就不能開講了?”說話的是個秀才,就住在後邊街的巷子裏,以前嫌平安街晦氣,避之不及,如今天天來,恨不得直接住在書鋪裏,譚盛禮講學,受益的是他們這種家境貧寒交不起束脩的人,與綿州書院的舉人老爺志向不同,何須捧高踩低抹黑譚老爺名聲?
他反問少年,立即有人附和,“是啊……綿州書院再有名,不是所有的舉人老爺都肯去,要不然綿州書院就不止那幾位舉人老爺了。”志向不同,有的舉人老爺心不在教書育人,中舉後就各處拜名師準備會試,有的則回鄉造福鄰裏,誰說必須得進綿州書院啊?
少年問出這話,未免太過淺陋。
那人又道,“譚老爺不喜受拘束,今日開講乃學生有求,行徑如何矛盾了?不好人師就不能傳道受業解惑了?學生有問而不答就是君子作為了?”
早有人瞧不起綿州書院那幾位舉人老爺高高在上的嘴臉,聖人曾說學生不分貴賤,他們也曾仰慕過綿州書院的名氣,想入綿州書院進學,結果書院條件多,考察你學問是其次,還得看家境,家境優渥者優先,看人下菜的做法惡心透頂。
少年沒想到自己這句話引來諸多不滿,回眸看同來的同窗,俱不知躲到哪兒去了,而前排坐著的同窗低著頭,以袖遮臉,生怕自己找他們求救似的,少年臉蛋通紅,磕磕巴巴道,“許是學生表述不妥,還望譚老爺見諒,學生絕沒有冒犯之意。”
他純粹穿著身上這套衣衫心裏不痛快發發牢騷,沒有和譚盛禮為敵的意思。
“無事,我不會往心裏去,你既是問起,我與你說說……”譚盛禮起身,有人主動地讓出道,他徐徐往前,周圍人看向少年的眼神更為不滿了,尤其是遠道而來的讀書人,為了聆聽仁者教誨,他們連換洗的衣物都帶上了,譚盛禮若因這事意氣用事閉門不出,他們豈不白來了,故而,眼神像猝了毒似的盯著少年。
“你是綿州書院的學生?”譚盛禮問。
少年冷汗涔涔,心知是瞞不了了,艱難的點頭,“是。”
譚盛禮打量他兩眼,五官斯文,面容幹凈,身上的衣衫和其氣質格格不入,他略有困惑的掃過在座的其他人,好些埋著腦袋躲避他的目光,他嘆氣,“求學不分貴賤,且不以貌取人,諸位犯不著迎合我喜好,我出身於微,衣衫簡陋無可厚非,諸位家境不同,著日常衣衫即可。”他看少年脖頸泛起紅色的小點,“可是不舒服?”
少年茫然地擡起頭,就看譚盛禮用那雙深邃又溫和的眼神望著自己,他撓了撓脖子,誠實地點頭。
譚盛禮再次嘆氣,“去醫館瞧瞧吧,日後再來,穿你覺得舒服的衣服就行。”
少年臉燙得更厲害了,畢恭畢敬地作揖,“是。”
“我不去綿州書院乃是沒有信心,師者,細支末微都可能垂範於人,和學生朝夕相對,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好,再者……”說到這,他望向少年腰間的玉佩,欲言又止,不知為何,在場的人都明白了,譚老爺不喜歡奢華的人,綿州書院講究,穿錦服戴美玉乃為日常著裝,譚老爺恐怕喜歡不起來。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譚盛禮這樣質樸簡單的人,確實不適合書院的氛圍。
少年拱手,“是學生冒昧,還望譚老爺見諒。”
“無礙,心裏既然有疑惑,問問又何妨,快去醫館瞧瞧吧。”語畢,譚盛禮看向其他人,來過兩次的學生已經明白他意思了,紛紛舉手提問,譚盛禮耐心的解答,言語間沒有任何保留,少年怔怔地撓了撓自己脖子,舍不得離開,硬是等到譚盛禮解完惑進了巷子,他才急急往醫館跑。
不出意外的,全身都長滿了紅點點。
這件事對譚盛禮來說不過是個小插曲,不成想在城裏掀起了風波,隨著雲尖書鋪售賣譚家文章和詩冊的事傳開,讀書人無不罵雲尖書鋪唯利是圖,平安書鋪所賣不過百文銀錢,雲尖書鋪竟賣以幾兩高價,真以為所有人都是書呆子冤大頭呢,再者,比較過譚舉人的文章和書院舉人老爺的文章後,便是書院學生都找不著維護自家老師的理由。
學生求學,束脩必不可少,然為人師貪得無厭,弄些嘩眾取寵的文章和詩冊賣於學生就有違師德了,尤其還是物無所值的文章。學生們雖不議論老師的德行,心裏卻跟明鏡似的,與平安街那位比,自家老師真的差遠了。
至於雲尖書鋪,當日買了書的學生們紛紛鬧上門要求退錢,乞丐同窗們的文章和詩冊沒有花半文銀錢,而他們竟花了十多兩還多,委實讓人氣憤。
連日來門可羅雀的雲尖書鋪好不容易客流如織,結果都是來找茬的,而且掌櫃得罪不起,退錢不說,還笑著賠罪,時時刻刻不忘商人阿諛奉承的本性,愈發讓人瞧不起,若不是還在書院裏,恨不得將以前買的文章和詩冊都給退回來,回想以前,到底都花錢買了些什麽亂七八糟的文章啊。
城裏有錢公子還好,尤其是那些家境普通,省吃儉用買舉人老爺的讀書人差點沒氣得嘔出口老血來,以為舉人老爺德高望重品學兼優,勒緊褲腰帶都想拜讀其文章,到頭來竟是連譚家大公子的文采都比不上,譚家大公子何許人也,杏榜倒數第一人啊。
倒數第一的文章就如此膾炙人口,其餘幾位可想而知。
好不容易解禁出門的譚振興聽說自己的文章和詩冊在雲尖書鋪賣四兩高價,高興得尾巴快翹到天上去了,誰知轉身就聽人議論他是倒數第一,心情如盆冷水潑下,目光如電閃雷鳴的盯著交頭接耳的文弱書生,猙獰地呲著牙要過去和他們理論,什麽叫‘譚大公子是杏榜倒數第一啊,倒數第一啊’,他倒數他也是舉人,那兩人不停地重覆是什麽意思,有能耐他也倒數第一試試。
吃不著葡萄嫌葡萄酸!
見他眼神凜冽,譚振學拍他的肩,“大哥……人家誇你呢。”
譚振興歪了歪嘴,“我知道。”誰要他們誇啊,誇他文章寫得好就誇文章寫得好,非提什麽名次,虧兩人還是讀書人,特不會說話了。
看他嘴唇動來動去又在嘀咕人家壞話,譚振學無奈,“先挑水吧,待會還要去找木匠呢。”
院子裏曬的木頭差不多了,譚盛禮讓他們找個木匠回家打家具,要開始準備譚佩玉的嫁妝了,譚振興撅著嘴,聲音拖得老長,“知道了。”
平安街熱鬧後,天不亮就有推著車的攤販來,到天亮時,攤販們已經很多了,書鋪裏的人更多,清晨的平安街,人多卻不吵鬧,便是街上玩耍的孩童都比其他街的孩童安靜,靜能清晰聽到樹上的鳥鳴,托譚盛禮的福,周圍幾條街的人們都認識他們,挑著水走幾步就有人過來搶著買他們的水。
還是從其他街來的。
“幾位公子,這水怎麽賣呀?”是幾個打扮美艷的婦人,脂粉香熏得譚振興鼻癢,他背身打了個噴嚏,揉揉鼻子,禮貌道,“不好意思,這水我們要賣到平信街去的。”
平信街離這有差不多兩刻鐘的路程,譚盛禮吩咐的,他們必須要去。像在郡城時賣柴般,如今賣水他們必須要走很遠的路,譚振興抱歉的望著幾人。
其中一個身形纖瘦,濃妝艷抹的婦人攪著手帕,羞答答的說,“我們先來,不該先賣給我們嗎?”說話時,拿胳膊抵了抵譚振興,激得譚振興掉了一地的雞皮疙瘩,“這位夫人,能否好生說話。”矯揉造作得實在沒法看啊,還有那臉上的脂粉,厚得像唱戲的,幸虧是白天,晚上恐怕要嚇死幾個人。
“大公子說什麽呢,我至今未出閣呢。”
譚振興皺眉,他雖是個書生,姑娘與婦人的區別還是看得出來的,城裏規矩多,姑娘不怎麽拋頭露面,像譚佩珠,出門的次數屈指可數,而譚佩玉成過親倒是沒那麽多講究,眼前的這位姑娘……譚振興往後退了兩步,糾正措辭,“這位姑娘,水不能賣給你們,還請見諒。”
“大公子,我姓李,木子李。”
譚振興頷首,“李姑娘。”
“嗯。”
譚振興:“……”這姑娘怕不是腦子不靈光,他偏頭看身側的譚振學,不知何時他已挑著水往前去了,譚振興皺眉,忙擡腳追上,“二弟,等等我啊。”
譚振學沒有停下,經過租鋪子的事情後,他覺得和譚振興譚振業保持距離沒壞處,剛剛看幾個人圍著譚振興他毫不猶豫的選擇離開,沒料到譚振業也是,回眸看跟上來的譚振興,譚振學問譚振業,“你怎麽不等大哥?”
“我的傷還沒好。”托譚振興的福,他屁股還痛著。
譚振學:“……”
譚振興挑著桶,步伐過快,裏邊的水晃了些許出來,桶上蓋著蓋子,但不緊實,淋濕了譚振興褲腳,他焦急地喊,“二弟三弟,等等我啊。”
見最後邊的幾位婦人跟著,兩人對視眼,走得更快了。
足足走了兩條街才把身後的婦人甩掉,譚振興桶裏的水灑了不少,氣喘籲籲地跑向巷子口歇息的兩人,“你們跑什麽啊,我和她們說清楚了,給再多的錢都不賣。”
說話間,他回頭看了看,幸虧他以前天天砍柴,腿力無人能及,就算挑著水也比那些人跑得快。想到幾人纏著他買水的情形,他嘻嘻笑了笑,“咱們的水好像很受歡迎啊……不對,是我挑的水很受歡迎,老實說,你們是不是嫉妒了?”
譚振業翻白眼,留下句‘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就要走人。
譚振興琢磨這句話的意思,上前問他,“你是在罵我嗎?”
“大哥不知她們為什麽追你?”譚振業斜眼。
“還能為什麽,喝了舉人老爺挑的水更聰明唄。”譚振興是個愛往自己臉上貼金的,但看譚振業面露鄙夷,他想想似乎不對,譚振學名次比他靠前,不圍著譚振學都來圍自己作甚,莫不是自己譚家長子的身份更顯赫?不可能,譚振學挨的打比他少多了,他茫然地問,“為什麽呀?”
“看上大哥了。”譚振業斬釘截鐵。
噗……譚振興差點被口水嗆到,那些人看上自己了?他低頭看了眼自己洗得泛白的衣衫,“她們怕不是眼瞎哦。”
譚振業:“……”
這次,譚振業是真走了,譚振興滿臉困惑,追上前,“她們真看上我了?我成親了啊。”且這輩子都不會休妻的,那些人腦子裏裝的啥啊,莫不是想給自己做妾,想到自己納妾譚盛禮可能有的反應,急忙夾緊了屁股,哆嗦道,“不是害我嗎?”
雖說被人仰慕是件很高興的事,若會招來殺身之禍那還是算了,譚家祖上到現在就沒納妾的習俗,他還能越過祖宗打破譚家習俗不可?鄉試結束後他有短暫想過這件事,律法規定,尋常百姓不得納妾,只能娶平妻,有功名者則根據功名高低來,他是舉人,納妾很平常,奈何譚家家教森嚴,不允許他納妾,只能在心底一聲長嘆。
看他想得明白,譚振學欣慰,“大哥知道就好,男女有別,日後避著點吧。”
前幾日他出門也遇到姑娘主動上前搭訕,初始不明白,還是徐冬山提醒他才反應過來。婚姻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怎敢與人私定終生,因此再出門就不和她們說話了。
其實以譚振學的年紀,在村裏已到說親的年紀,也是他父親擔心他成親後意志松懈無心讀書,要等譚振學考取秀才後再說,誰知考了秀才又要考舉人,譚盛禮似乎忘記了,從來沒有聊過這件事,他不聊,譚振學也不問。
譚振興也猛地想到這點,以過來人的身份安慰譚振學道,“要我說啊,你年紀不算大,城裏二十定親的比比皆是,沒必要著急,再過兩年,等考上進士再做打算吧,你看我,於微末時娶了你大嫂,連休妻都不敢,哎……”
譚振學:“……”
“你知道就好。”
汪氏自嫁進譚家,孝順長輩,善待小叔子小姑子,無微不至,休妻委實沒有道理。
“我知道。”說到汪氏,譚振興最嫌棄她的地方就是生不出兒子,生了二丫頭也有兩年了肚子還沒動靜,往後不能生怎麽辦?他還等著有兒子繼承他英俊的外表淵博的才華呢,沒兒子豈不後繼無人?他問譚振學,“如果你大嫂生不出兒子怎麽辦?”
譚振學語噎,沈吟道,“也無妨,有侄女們呢。”
譚振興:“……”就那兩個胳膊肘往外拐的閨女哪兒比得上兒子貴重,他想了想譚家祖上,貌似還真有位沒生出兒子的,就是他曾曾祖父的弟弟的兒子,他成親多年,別說連兒子,連閨女都沒有,因著這事,沒活多少歲就死了,很有可能就是被氣死的。
看他又在胡思亂想,譚振學催他,“趕緊走吧。”
穿過巷子就是平信街,街上有認識他們的讀書人,或別扭或微笑的給他們打招呼,許是太久沒出來,譚振興竟然看到有賣舊衣的成衣鋪,價格還不低,他抵了抵譚振學胳膊,“我沒眼花吧。”照那價格,他身上這件衣服豈不能買近二兩銀子?哪兒來的有錢人竟有如此癖好啊。
譚振興關在家,不知外邊的事,譚振學簡短地和他說了兩句,譚振興聽得瞪大眼,“這麽重要的事兒為何不早說,咱們豈不錯過掙大錢的機會?”要知道,譚振業為了掙錢被打得屁股開花,若能堂堂正正掙錢,譚盛禮必會答應的。
“說了又能如何?”譚振學看了眼成衣鋪,前幾日生意火爆,這兩日冷清許多,他說,“衣服穿在身,舒服最重要,讀書人以才學論高低,不會因你穿金戴銀就奉你為才子,也不會因你穿著簡陋就輕視你,這話若被父親聽到,免不了又會挨打。”
“知道知道。”譚振興連連點頭,神色恭敬,譚振學:“……”
怎麽感覺譚振興把他當成父親了?
平信街繁華,偶爾會碰到幾個讀書人,或別扭或微笑地給他們打招呼,在一間客棧外,他們碰到了李逵,他背著包袱從裏出來,身上穿著件樸素的長衫,見著他們,李逵拱手,“想不著在這遇到幾位公子,李某有事請求。”
他今天啟程回家了,鄉試過後病好就該回家的,雖然他以還錢為由留下,實則不過貪慕虛榮罷了,認識了兩個書生,沾沾自喜的以為打進了讀書人圈子,抄書掙了點錢就愈發以為自己了不起,混進詩會,和舉人老爺說兩句話心就更飄了,如今想想譚盛禮對自己的態度,還有什麽不懂的。他從包袱裏拿出封書信,是給譚盛禮的,請譚振學轉交給譚盛禮,“李某自知讓譚老爺失望了,那日聽譚老爺講《孝經》,只覺得一記悶棍而來,整個人如夢初醒,譚老爺之教誨,李某銘記於心再不敢忘啊。”
譚振興想說,何止你不如,世間少有人能比得上。
譚振學收了信,拱手道,“父親常說,有人聽他講學是他的榮幸,初心不改,沒人會對你失望的。”
信裏,李逵向譚盛禮懺悔,並感謝的他教誨,譚振興在旁邊看了幾行,浮華迷人眼,李逵的情形和劉子俊差不多,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沒什麽大不了的,比起他們,譚振興更擔心自己,他問譚盛禮,“父親,兒子有疑惑,能問嗎?”
街上許多人都拿譚盛禮和韓山長比較,論才學,韓山長不及譚盛禮淵博,論胸襟,韓山長不及譚盛禮豁達,論修養,韓山長就更差了,就這樣,譚盛禮竟然說自己沒有信心去書院教學生,讓其他舉人情可以堪啊,當然,他問的不是這個,他問的是,“父親,你博古通今,為師綽綽有餘,如何認為自己沒有信心呢?”
那日韓山長來,譚盛禮說教不好兒子沒臉教其他人,但在譚振興眼裏,父親教他們教得很好,沒有哪個父親能教出兩個舉人兒子的。
譚盛禮收起信,定定望著譚振興疑惑不解的臉龐,輕嘆了口氣,“有古人雲,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觀汝心性,為父覺得差很遠。”朝夕相處的兒子都教不好,讓他如何有自信和旁人家的孩子天天同處,這是譚盛禮兩輩子的真心話。
他上輩子教子,教他們讀書認字做文章,不曾教他們立身於世如何摒棄浮華回歸本心,這輩子與譚振興他們相處,雖有糾正陋習,然效果甚微,想他滿腹經綸,卻教不了兒子,何嘗不是種悲涼。
書房裏寫功課的譚振學和譚振業皆停筆不言,譚振興眨了眨眼,眼眶微濕,“是我們給父親蒙羞了。”
“為父亦有不足。”譚盛禮嘆氣。
“是兒子不孝。”譚振興潸然淚下,“兒子德行有損啊,不瞞父親說,兒子又差點做錯了件事,鄉試過後,兒子差點納妾啊,嗚嗚嗚……”
譚盛禮:“……”
譚振學和譚振業:“……”
果然,離譚振興遠點不會有錯。
“振興。”譚盛禮遞上手帕,溫聲道,“無礙,為父在,你想納妾不過奢想,莫哭了。”
“嗚嗚嗚……”譚振興哭得更兇了。
院子裏有打家具的木匠,猛地聽聞哭聲,驚了跳,只看跑來個模樣可愛的小姑娘,細聲細氣解釋,“別害怕啊,是父親在哭,父親做錯事,祖父打他呢。”
老木匠身邊跟著兩個徒弟,聞言面面相覷,他們看大公子言行舉止極為得體,如何會做錯事?
畢竟乃譚家家事,老木匠不好多問,軟著聲道,“好。”
譚盛禮隔兩天就去書鋪講學,受譚盛禮鼓勵,綿州書院的學生們不再藏頭藏尾,大大方方的穿著平日的衣衫過來聽課,不過面料有明顯差別,連那腰間的玉佩也質地不等,書院收學生,並不會調查所有人的家境,難免有些打腫臉充胖子的混進去,以前藏著捂著不敢叫外人知曉,如今已坦然接受。
遇到那些樸素的讀書人,態度謙虛許多。
從前綿州書院的學生以和窮酸書生為友而為恥,而今在平安街,他們相處得極為友好,偶爾譚盛禮會留個問題供他們討論,無論高低貴賤,討論得熱火朝天,真正的文會,理應是以交流學問為主,許多學生不曾領會,如今在平安街倒是見識到了。
哪怕討論得面紅耳赤,心裏仍暢快,而不是擔心自己是否說錯話,是否舉止有差,膽戰心驚不敢開口,在平安街,他們能暢所欲言,能肆無忌憚,這種感覺,是在書院裏沒有的。
有時擔心在街上影響其他人,索性約著去酒樓,平安街的酒樓,天天生意爆棚,因為除了譚老爺,譚家幾位公子也會參與,幾位公子日日挑水,聽到感興趣的會進酒樓坐,幾位公子性情不同,主張不同,但都乃至真至善的人,聽完他們的話,比書院老師還受用。
尤其是譚小公子,盡管是個童生,學識已經在很多人之上,沒人敢輕視他去,幾天下來,平安街又開了幾間客棧,裏邊住的多是讀書人,有那趕路經過的商人,多也是沖著譚家名聲而來,至此,平安街再次繁華如初了,熱鬧勝過從前。
就是平安書鋪,在綿州也名聲大振,雲尖書鋪仍然是藏書最多的書鋪,卻不是最有名的了,算算日子,那幾位舉人老爺許久不曾寫過文章和詩冊放書鋪裏了,連以前的文章和詩冊也盡數收了回去。
人活於世,總是要臉的。
譚盛禮知曉此事後沒有多言,倒是韓博源,又上門拜訪,比較上次,韓博源看著老了好幾歲,不再以叔伯自居,“可是打擾你了?”
“有朋自遠方不亦說乎,韓山長嚴重了。”譚盛禮拱手,邀請眾人進屋,除了韓山長,還有幾人,有三人譚盛禮見過,笑著和他們打招呼,江仁嘴角微僵,那日鹿鳴宴上,瞧著譚盛禮確有修養有氣質,不曾想其影響力如此強,在書鋪講學,幾次就把學生帶偏了,他雖心生怨懟,但不敢發作。
來時平安街有許多人瞧見了,如果傳出去,自己名聲可能更糟。
“見過譚兄。”
“寒舍簡陋,還望眾人見諒。”譚盛禮還禮,邀請他們去了堂屋,譚振興他們出去了,譚盛禮喚大丫頭出去找人,江仁看向角落裏的女孩,詫異道,“譚兄不怕令孫出門被人拐子擄走了?”綿州年年都有孩子被擄的事兒發生,有些追回,有些至今杳無音信,這般大的孩子,沒人敢放她獨自上街。
“無事,就在街上酒樓,離得不遠。”
江仁不來平安街,不知道平安街的風氣,別說孩子在街上沒人擄,攤販的板車放在街上都沒人動,甚是安寧,從沒發生過偷雞摸狗的事兒,就是行乞的乞丐,到平安街後都忍不住先正衣冠,街上的攤販聊起這事都覺得稀罕。
大丫頭出門,他是不擔心的,叮囑她道,“早去早回。”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兩刻鐘後,籮筐木板雜物遮擋的小巷子裏,眾人各自整理著身上破洞漏風的衣衫,順勢將脫下的衣衫藏好,佩戴玉時,臉上閃過掙紮,和前邊望風的人道,“既著舊衣就無須佩玉了吧。”古人說以人為鏡能正衣冠,而他們以人為鏡則不倫不類,望著手心最喜歡的玉,像燙手山芋似的,如何都不想佩戴。
“咱們已經穿得這麽簡陋寒磣,如果連佩玉的習慣都丟掉,同那鄉野淺陋書生有什麽區別?”說話的人撣了撣衣襟的灰,頭顱高昂,神色頗為倨傲。
換作往常,少不得要誇他眉眼飛揚,有睥睨天下之勢,而如今,怎麽看怎麽像街頭巷尾愛吹牛的老光棍,剛換上舊衣的白面書生們連連嘆氣,怎麽也是書院的風流才子,竟淪落到了這步田地,真真是世風日下啊,罷了,別扭地佩戴上玉,長嘆道,“走吧。”
今日的平安街尤為熱鬧,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攤販們的吃食早就賣完了,都舍不得收攤離去,老老實實在街邊圍著,若有讀書人來,他們就默默地往後邊退,有那脾氣不好的喝斥他們走遠點,幾人也不惱,陪著笑臉站去邊上,靜靜地等著,譚老爺博學多才,講學生動有趣,他們聽得毫不費力,不知哪日起,每每譚老爺講學,他們就站在邊上聽,受益良多。
他們天天早出晚歸,甚少過問家裏的事,更不懂言傳身教為何意,聽了譚老爺講學就明白了,因此隔幾日就會早點收攤回家陪孩子。
不得不說,孩子們較以往乖巧體貼許多,厭學的毛病也改了,揚言要好好讀書,將來讓我做享福呢。
霎時,人群驟然安靜,書鋪外的臺階上,譚盛禮捧著書,今日講的是《孝經》,讀書人耳熟能詳的故事,譚盛禮選的是民間故事,故事不覆雜,揭示的道理也簡單,這篇文章在場的讀書人啟蒙後就讀過了,兒時讀的文章記憶深刻,如今聽譚盛禮重新講這篇文章竟有新的認識,而且經過譚盛禮分析,引出諸多《論語》文章,其意相近,內容不同,譚盛禮融會貫通,隨便聽聽都是篇策論好文。
陽光照著,屋檐的燕子攜蟲回巢,引得幾只小燕子嘰嘰叫了兩聲,輕風拂過,周圍安安靜靜的,譚盛禮的聲音就這麽傳來,輕輕潤潤的嗓音,如夫子的嚴厲大相徑庭,然而沒人打瞌睡,俱挺直脊背,屏氣細聽。
整條街都靜悄悄的,周圍住著的老人們也忍不住來湊熱鬧,他們耳背,聽不真切,但看眾人認真專註只覺得心情好……
譚盛禮講了兩篇文章,用了半個時辰,旁征博引,提到類似的文章不下二十篇,句句精辟,用詞恰到好處,聽在攤販們的耳朵裏那是妙語連珠道理深刻,而聽在讀書人耳朵裏只覺得酣暢淋漓。有那偷偷握筆記錄的,到後邊聽得入神,筆墨浸透紙都不曾察覺。
文章講完了卻不曾有人起身離開,後到的綿州書院眾學生聽了小截內容,望著人群裏面露沈思的同窗,只覺得莫名奇妙,他高舉手裏幾兩銀子買來的文章,“譚老爺,學生有問題請教。”
寂靜的長街,這句話仿佛尖銳的嘶鳴,眾人齊齊望向說話的少年,待看清他手捧著精美封皮的文章,衣衫卻極為簡陋,角落裏的攤販們你看我我看你笑得毫不含蓄:這個人,看裝扮就是綿州書院的。
眾所周知,譚盛禮的文章在平安書鋪有賣,但裝訂簡單,價格低廉,唯有那喜好華麗唯利是圖的雲尖書鋪愛用這種封皮,買其他書鋪的文章來請教譚老爺,綿州書院強調的尊師重道哪兒去了?
譚盛禮坐在臺階上,溫和的五官沐浴在暖陽下,仿佛鍍了層金光,他頷首,“請說。”
少年頷背走向譚盛禮,彎腰作揖,他的問題很簡單,“聽聞譚老爺學問博大精深,為人仁德寬厚,既無心入書院為師,如何又在這喧鬧之地開設講堂,行徑前後矛盾,表裏不一,乃君子所為嗎?”他身上穿的衣服是問街邊攤販買的,這會渾身瘙癢,難受非常,心裏不由得抱怨譚盛禮來事,直接去綿州書院多好,非得在大庭廣眾顯擺自己的學識,才學和品德不可同日而語,譚盛禮即使再受人推崇,他也喜歡不起來!
然而,註意周圍人或目光不善或面露鄙夷的望著自己,情緒不盡相同,他身上實在癢得難受,略有不耐地拱手作揖,“還請譚老爺解惑。”
“這位兄臺……”不等譚盛禮開口,有人搶先出聲,“你是綿州書院的學生吧。”
少年嘴角微抽,下意識地看自己穿著,不點頭也不搖頭。
“綿州書院聞名西南,外州來求學的學生亦不在少數,我知道你們個個才華橫溢非我能比,但人各有志,誰說譚老爺不去書院就不能開講了?”說話的是個秀才,就住在後邊街的巷子裏,以前嫌平安街晦氣,避之不及,如今天天來,恨不得直接住在書鋪裏,譚盛禮講學,受益的是他們這種家境貧寒交不起束脩的人,與綿州書院的舉人老爺志向不同,何須捧高踩低抹黑譚老爺名聲?
他反問少年,立即有人附和,“是啊……綿州書院再有名,不是所有的舉人老爺都肯去,要不然綿州書院就不止那幾位舉人老爺了。”志向不同,有的舉人老爺心不在教書育人,中舉後就各處拜名師準備會試,有的則回鄉造福鄰裏,誰說必須得進綿州書院啊?
少年問出這話,未免太過淺陋。
那人又道,“譚老爺不喜受拘束,今日開講乃學生有求,行徑如何矛盾了?不好人師就不能傳道受業解惑了?學生有問而不答就是君子作為了?”
早有人瞧不起綿州書院那幾位舉人老爺高高在上的嘴臉,聖人曾說學生不分貴賤,他們也曾仰慕過綿州書院的名氣,想入綿州書院進學,結果書院條件多,考察你學問是其次,還得看家境,家境優渥者優先,看人下菜的做法惡心透頂。
少年沒想到自己這句話引來諸多不滿,回眸看同來的同窗,俱不知躲到哪兒去了,而前排坐著的同窗低著頭,以袖遮臉,生怕自己找他們求救似的,少年臉蛋通紅,磕磕巴巴道,“許是學生表述不妥,還望譚老爺見諒,學生絕沒有冒犯之意。”
他純粹穿著身上這套衣衫心裏不痛快發發牢騷,沒有和譚盛禮為敵的意思。
“無事,我不會往心裏去,你既是問起,我與你說說……”譚盛禮起身,有人主動地讓出道,他徐徐往前,周圍人看向少年的眼神更為不滿了,尤其是遠道而來的讀書人,為了聆聽仁者教誨,他們連換洗的衣物都帶上了,譚盛禮若因這事意氣用事閉門不出,他們豈不白來了,故而,眼神像猝了毒似的盯著少年。
“你是綿州書院的學生?”譚盛禮問。
少年冷汗涔涔,心知是瞞不了了,艱難的點頭,“是。”
譚盛禮打量他兩眼,五官斯文,面容幹凈,身上的衣衫和其氣質格格不入,他略有困惑的掃過在座的其他人,好些埋著腦袋躲避他的目光,他嘆氣,“求學不分貴賤,且不以貌取人,諸位犯不著迎合我喜好,我出身於微,衣衫簡陋無可厚非,諸位家境不同,著日常衣衫即可。”他看少年脖頸泛起紅色的小點,“可是不舒服?”
少年茫然地擡起頭,就看譚盛禮用那雙深邃又溫和的眼神望著自己,他撓了撓脖子,誠實地點頭。
譚盛禮再次嘆氣,“去醫館瞧瞧吧,日後再來,穿你覺得舒服的衣服就行。”
少年臉燙得更厲害了,畢恭畢敬地作揖,“是。”
“我不去綿州書院乃是沒有信心,師者,細支末微都可能垂範於人,和學生朝夕相對,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好,再者……”說到這,他望向少年腰間的玉佩,欲言又止,不知為何,在場的人都明白了,譚老爺不喜歡奢華的人,綿州書院講究,穿錦服戴美玉乃為日常著裝,譚老爺恐怕喜歡不起來。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譚盛禮這樣質樸簡單的人,確實不適合書院的氛圍。
少年拱手,“是學生冒昧,還望譚老爺見諒。”
“無礙,心裏既然有疑惑,問問又何妨,快去醫館瞧瞧吧。”語畢,譚盛禮看向其他人,來過兩次的學生已經明白他意思了,紛紛舉手提問,譚盛禮耐心的解答,言語間沒有任何保留,少年怔怔地撓了撓自己脖子,舍不得離開,硬是等到譚盛禮解完惑進了巷子,他才急急往醫館跑。
不出意外的,全身都長滿了紅點點。
這件事對譚盛禮來說不過是個小插曲,不成想在城裏掀起了風波,隨著雲尖書鋪售賣譚家文章和詩冊的事傳開,讀書人無不罵雲尖書鋪唯利是圖,平安書鋪所賣不過百文銀錢,雲尖書鋪竟賣以幾兩高價,真以為所有人都是書呆子冤大頭呢,再者,比較過譚舉人的文章和書院舉人老爺的文章後,便是書院學生都找不著維護自家老師的理由。
學生求學,束脩必不可少,然為人師貪得無厭,弄些嘩眾取寵的文章和詩冊賣於學生就有違師德了,尤其還是物無所值的文章。學生們雖不議論老師的德行,心裏卻跟明鏡似的,與平安街那位比,自家老師真的差遠了。
至於雲尖書鋪,當日買了書的學生們紛紛鬧上門要求退錢,乞丐同窗們的文章和詩冊沒有花半文銀錢,而他們竟花了十多兩還多,委實讓人氣憤。
連日來門可羅雀的雲尖書鋪好不容易客流如織,結果都是來找茬的,而且掌櫃得罪不起,退錢不說,還笑著賠罪,時時刻刻不忘商人阿諛奉承的本性,愈發讓人瞧不起,若不是還在書院裏,恨不得將以前買的文章和詩冊都給退回來,回想以前,到底都花錢買了些什麽亂七八糟的文章啊。
城裏有錢公子還好,尤其是那些家境普通,省吃儉用買舉人老爺的讀書人差點沒氣得嘔出口老血來,以為舉人老爺德高望重品學兼優,勒緊褲腰帶都想拜讀其文章,到頭來竟是連譚家大公子的文采都比不上,譚家大公子何許人也,杏榜倒數第一人啊。
倒數第一的文章就如此膾炙人口,其餘幾位可想而知。
好不容易解禁出門的譚振興聽說自己的文章和詩冊在雲尖書鋪賣四兩高價,高興得尾巴快翹到天上去了,誰知轉身就聽人議論他是倒數第一,心情如盆冷水潑下,目光如電閃雷鳴的盯著交頭接耳的文弱書生,猙獰地呲著牙要過去和他們理論,什麽叫‘譚大公子是杏榜倒數第一啊,倒數第一啊’,他倒數他也是舉人,那兩人不停地重覆是什麽意思,有能耐他也倒數第一試試。
吃不著葡萄嫌葡萄酸!
見他眼神凜冽,譚振學拍他的肩,“大哥……人家誇你呢。”
譚振興歪了歪嘴,“我知道。”誰要他們誇啊,誇他文章寫得好就誇文章寫得好,非提什麽名次,虧兩人還是讀書人,特不會說話了。
看他嘴唇動來動去又在嘀咕人家壞話,譚振學無奈,“先挑水吧,待會還要去找木匠呢。”
院子裏曬的木頭差不多了,譚盛禮讓他們找個木匠回家打家具,要開始準備譚佩玉的嫁妝了,譚振興撅著嘴,聲音拖得老長,“知道了。”
平安街熱鬧後,天不亮就有推著車的攤販來,到天亮時,攤販們已經很多了,書鋪裏的人更多,清晨的平安街,人多卻不吵鬧,便是街上玩耍的孩童都比其他街的孩童安靜,靜能清晰聽到樹上的鳥鳴,托譚盛禮的福,周圍幾條街的人們都認識他們,挑著水走幾步就有人過來搶著買他們的水。
還是從其他街來的。
“幾位公子,這水怎麽賣呀?”是幾個打扮美艷的婦人,脂粉香熏得譚振興鼻癢,他背身打了個噴嚏,揉揉鼻子,禮貌道,“不好意思,這水我們要賣到平信街去的。”
平信街離這有差不多兩刻鐘的路程,譚盛禮吩咐的,他們必須要去。像在郡城時賣柴般,如今賣水他們必須要走很遠的路,譚振興抱歉的望著幾人。
其中一個身形纖瘦,濃妝艷抹的婦人攪著手帕,羞答答的說,“我們先來,不該先賣給我們嗎?”說話時,拿胳膊抵了抵譚振興,激得譚振興掉了一地的雞皮疙瘩,“這位夫人,能否好生說話。”矯揉造作得實在沒法看啊,還有那臉上的脂粉,厚得像唱戲的,幸虧是白天,晚上恐怕要嚇死幾個人。
“大公子說什麽呢,我至今未出閣呢。”
譚振興皺眉,他雖是個書生,姑娘與婦人的區別還是看得出來的,城裏規矩多,姑娘不怎麽拋頭露面,像譚佩珠,出門的次數屈指可數,而譚佩玉成過親倒是沒那麽多講究,眼前的這位姑娘……譚振興往後退了兩步,糾正措辭,“這位姑娘,水不能賣給你們,還請見諒。”
“大公子,我姓李,木子李。”
譚振興頷首,“李姑娘。”
“嗯。”
譚振興:“……”這姑娘怕不是腦子不靈光,他偏頭看身側的譚振學,不知何時他已挑著水往前去了,譚振興皺眉,忙擡腳追上,“二弟,等等我啊。”
譚振學沒有停下,經過租鋪子的事情後,他覺得和譚振興譚振業保持距離沒壞處,剛剛看幾個人圍著譚振興他毫不猶豫的選擇離開,沒料到譚振業也是,回眸看跟上來的譚振興,譚振學問譚振業,“你怎麽不等大哥?”
“我的傷還沒好。”托譚振興的福,他屁股還痛著。
譚振學:“……”
譚振興挑著桶,步伐過快,裏邊的水晃了些許出來,桶上蓋著蓋子,但不緊實,淋濕了譚振興褲腳,他焦急地喊,“二弟三弟,等等我啊。”
見最後邊的幾位婦人跟著,兩人對視眼,走得更快了。
足足走了兩條街才把身後的婦人甩掉,譚振興桶裏的水灑了不少,氣喘籲籲地跑向巷子口歇息的兩人,“你們跑什麽啊,我和她們說清楚了,給再多的錢都不賣。”
說話間,他回頭看了看,幸虧他以前天天砍柴,腿力無人能及,就算挑著水也比那些人跑得快。想到幾人纏著他買水的情形,他嘻嘻笑了笑,“咱們的水好像很受歡迎啊……不對,是我挑的水很受歡迎,老實說,你們是不是嫉妒了?”
譚振業翻白眼,留下句‘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就要走人。
譚振興琢磨這句話的意思,上前問他,“你是在罵我嗎?”
“大哥不知她們為什麽追你?”譚振業斜眼。
“還能為什麽,喝了舉人老爺挑的水更聰明唄。”譚振興是個愛往自己臉上貼金的,但看譚振業面露鄙夷,他想想似乎不對,譚振學名次比他靠前,不圍著譚振學都來圍自己作甚,莫不是自己譚家長子的身份更顯赫?不可能,譚振學挨的打比他少多了,他茫然地問,“為什麽呀?”
“看上大哥了。”譚振業斬釘截鐵。
噗……譚振興差點被口水嗆到,那些人看上自己了?他低頭看了眼自己洗得泛白的衣衫,“她們怕不是眼瞎哦。”
譚振業:“……”
這次,譚振業是真走了,譚振興滿臉困惑,追上前,“她們真看上我了?我成親了啊。”且這輩子都不會休妻的,那些人腦子裏裝的啥啊,莫不是想給自己做妾,想到自己納妾譚盛禮可能有的反應,急忙夾緊了屁股,哆嗦道,“不是害我嗎?”
雖說被人仰慕是件很高興的事,若會招來殺身之禍那還是算了,譚家祖上到現在就沒納妾的習俗,他還能越過祖宗打破譚家習俗不可?鄉試結束後他有短暫想過這件事,律法規定,尋常百姓不得納妾,只能娶平妻,有功名者則根據功名高低來,他是舉人,納妾很平常,奈何譚家家教森嚴,不允許他納妾,只能在心底一聲長嘆。
看他想得明白,譚振學欣慰,“大哥知道就好,男女有別,日後避著點吧。”
前幾日他出門也遇到姑娘主動上前搭訕,初始不明白,還是徐冬山提醒他才反應過來。婚姻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怎敢與人私定終生,因此再出門就不和她們說話了。
其實以譚振學的年紀,在村裏已到說親的年紀,也是他父親擔心他成親後意志松懈無心讀書,要等譚振學考取秀才後再說,誰知考了秀才又要考舉人,譚盛禮似乎忘記了,從來沒有聊過這件事,他不聊,譚振學也不問。
譚振興也猛地想到這點,以過來人的身份安慰譚振學道,“要我說啊,你年紀不算大,城裏二十定親的比比皆是,沒必要著急,再過兩年,等考上進士再做打算吧,你看我,於微末時娶了你大嫂,連休妻都不敢,哎……”
譚振學:“……”
“你知道就好。”
汪氏自嫁進譚家,孝順長輩,善待小叔子小姑子,無微不至,休妻委實沒有道理。
“我知道。”說到汪氏,譚振興最嫌棄她的地方就是生不出兒子,生了二丫頭也有兩年了肚子還沒動靜,往後不能生怎麽辦?他還等著有兒子繼承他英俊的外表淵博的才華呢,沒兒子豈不後繼無人?他問譚振學,“如果你大嫂生不出兒子怎麽辦?”
譚振學語噎,沈吟道,“也無妨,有侄女們呢。”
譚振興:“……”就那兩個胳膊肘往外拐的閨女哪兒比得上兒子貴重,他想了想譚家祖上,貌似還真有位沒生出兒子的,就是他曾曾祖父的弟弟的兒子,他成親多年,別說連兒子,連閨女都沒有,因著這事,沒活多少歲就死了,很有可能就是被氣死的。
看他又在胡思亂想,譚振學催他,“趕緊走吧。”
穿過巷子就是平信街,街上有認識他們的讀書人,或別扭或微笑的給他們打招呼,許是太久沒出來,譚振興竟然看到有賣舊衣的成衣鋪,價格還不低,他抵了抵譚振學胳膊,“我沒眼花吧。”照那價格,他身上這件衣服豈不能買近二兩銀子?哪兒來的有錢人竟有如此癖好啊。
譚振興關在家,不知外邊的事,譚振學簡短地和他說了兩句,譚振興聽得瞪大眼,“這麽重要的事兒為何不早說,咱們豈不錯過掙大錢的機會?”要知道,譚振業為了掙錢被打得屁股開花,若能堂堂正正掙錢,譚盛禮必會答應的。
“說了又能如何?”譚振學看了眼成衣鋪,前幾日生意火爆,這兩日冷清許多,他說,“衣服穿在身,舒服最重要,讀書人以才學論高低,不會因你穿金戴銀就奉你為才子,也不會因你穿著簡陋就輕視你,這話若被父親聽到,免不了又會挨打。”
“知道知道。”譚振興連連點頭,神色恭敬,譚振學:“……”
怎麽感覺譚振興把他當成父親了?
平信街繁華,偶爾會碰到幾個讀書人,或別扭或微笑地給他們打招呼,在一間客棧外,他們碰到了李逵,他背著包袱從裏出來,身上穿著件樸素的長衫,見著他們,李逵拱手,“想不著在這遇到幾位公子,李某有事請求。”
他今天啟程回家了,鄉試過後病好就該回家的,雖然他以還錢為由留下,實則不過貪慕虛榮罷了,認識了兩個書生,沾沾自喜的以為打進了讀書人圈子,抄書掙了點錢就愈發以為自己了不起,混進詩會,和舉人老爺說兩句話心就更飄了,如今想想譚盛禮對自己的態度,還有什麽不懂的。他從包袱裏拿出封書信,是給譚盛禮的,請譚振學轉交給譚盛禮,“李某自知讓譚老爺失望了,那日聽譚老爺講《孝經》,只覺得一記悶棍而來,整個人如夢初醒,譚老爺之教誨,李某銘記於心再不敢忘啊。”
譚振興想說,何止你不如,世間少有人能比得上。
譚振學收了信,拱手道,“父親常說,有人聽他講學是他的榮幸,初心不改,沒人會對你失望的。”
信裏,李逵向譚盛禮懺悔,並感謝的他教誨,譚振興在旁邊看了幾行,浮華迷人眼,李逵的情形和劉子俊差不多,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沒什麽大不了的,比起他們,譚振興更擔心自己,他問譚盛禮,“父親,兒子有疑惑,能問嗎?”
街上許多人都拿譚盛禮和韓山長比較,論才學,韓山長不及譚盛禮淵博,論胸襟,韓山長不及譚盛禮豁達,論修養,韓山長就更差了,就這樣,譚盛禮竟然說自己沒有信心去書院教學生,讓其他舉人情可以堪啊,當然,他問的不是這個,他問的是,“父親,你博古通今,為師綽綽有餘,如何認為自己沒有信心呢?”
那日韓山長來,譚盛禮說教不好兒子沒臉教其他人,但在譚振興眼裏,父親教他們教得很好,沒有哪個父親能教出兩個舉人兒子的。
譚盛禮收起信,定定望著譚振興疑惑不解的臉龐,輕嘆了口氣,“有古人雲,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觀汝心性,為父覺得差很遠。”朝夕相處的兒子都教不好,讓他如何有自信和旁人家的孩子天天同處,這是譚盛禮兩輩子的真心話。
他上輩子教子,教他們讀書認字做文章,不曾教他們立身於世如何摒棄浮華回歸本心,這輩子與譚振興他們相處,雖有糾正陋習,然效果甚微,想他滿腹經綸,卻教不了兒子,何嘗不是種悲涼。
書房裏寫功課的譚振學和譚振業皆停筆不言,譚振興眨了眨眼,眼眶微濕,“是我們給父親蒙羞了。”
“為父亦有不足。”譚盛禮嘆氣。
“是兒子不孝。”譚振興潸然淚下,“兒子德行有損啊,不瞞父親說,兒子又差點做錯了件事,鄉試過後,兒子差點納妾啊,嗚嗚嗚……”
譚盛禮:“……”
譚振學和譚振業:“……”
果然,離譚振興遠點不會有錯。
“振興。”譚盛禮遞上手帕,溫聲道,“無礙,為父在,你想納妾不過奢想,莫哭了。”
“嗚嗚嗚……”譚振興哭得更兇了。
院子裏有打家具的木匠,猛地聽聞哭聲,驚了跳,只看跑來個模樣可愛的小姑娘,細聲細氣解釋,“別害怕啊,是父親在哭,父親做錯事,祖父打他呢。”
老木匠身邊跟著兩個徒弟,聞言面面相覷,他們看大公子言行舉止極為得體,如何會做錯事?
畢竟乃譚家家事,老木匠不好多問,軟著聲道,“好。”
譚盛禮隔兩天就去書鋪講學,受譚盛禮鼓勵,綿州書院的學生們不再藏頭藏尾,大大方方的穿著平日的衣衫過來聽課,不過面料有明顯差別,連那腰間的玉佩也質地不等,書院收學生,並不會調查所有人的家境,難免有些打腫臉充胖子的混進去,以前藏著捂著不敢叫外人知曉,如今已坦然接受。
遇到那些樸素的讀書人,態度謙虛許多。
從前綿州書院的學生以和窮酸書生為友而為恥,而今在平安街,他們相處得極為友好,偶爾譚盛禮會留個問題供他們討論,無論高低貴賤,討論得熱火朝天,真正的文會,理應是以交流學問為主,許多學生不曾領會,如今在平安街倒是見識到了。
哪怕討論得面紅耳赤,心裏仍暢快,而不是擔心自己是否說錯話,是否舉止有差,膽戰心驚不敢開口,在平安街,他們能暢所欲言,能肆無忌憚,這種感覺,是在書院裏沒有的。
有時擔心在街上影響其他人,索性約著去酒樓,平安街的酒樓,天天生意爆棚,因為除了譚老爺,譚家幾位公子也會參與,幾位公子日日挑水,聽到感興趣的會進酒樓坐,幾位公子性情不同,主張不同,但都乃至真至善的人,聽完他們的話,比書院老師還受用。
尤其是譚小公子,盡管是個童生,學識已經在很多人之上,沒人敢輕視他去,幾天下來,平安街又開了幾間客棧,裏邊住的多是讀書人,有那趕路經過的商人,多也是沖著譚家名聲而來,至此,平安街再次繁華如初了,熱鬧勝過從前。
就是平安書鋪,在綿州也名聲大振,雲尖書鋪仍然是藏書最多的書鋪,卻不是最有名的了,算算日子,那幾位舉人老爺許久不曾寫過文章和詩冊放書鋪裏了,連以前的文章和詩冊也盡數收了回去。
人活於世,總是要臉的。
譚盛禮知曉此事後沒有多言,倒是韓博源,又上門拜訪,比較上次,韓博源看著老了好幾歲,不再以叔伯自居,“可是打擾你了?”
“有朋自遠方不亦說乎,韓山長嚴重了。”譚盛禮拱手,邀請眾人進屋,除了韓山長,還有幾人,有三人譚盛禮見過,笑著和他們打招呼,江仁嘴角微僵,那日鹿鳴宴上,瞧著譚盛禮確有修養有氣質,不曾想其影響力如此強,在書鋪講學,幾次就把學生帶偏了,他雖心生怨懟,但不敢發作。
來時平安街有許多人瞧見了,如果傳出去,自己名聲可能更糟。
“見過譚兄。”
“寒舍簡陋,還望眾人見諒。”譚盛禮還禮,邀請他們去了堂屋,譚振興他們出去了,譚盛禮喚大丫頭出去找人,江仁看向角落裏的女孩,詫異道,“譚兄不怕令孫出門被人拐子擄走了?”綿州年年都有孩子被擄的事兒發生,有些追回,有些至今杳無音信,這般大的孩子,沒人敢放她獨自上街。
“無事,就在街上酒樓,離得不遠。”
江仁不來平安街,不知道平安街的風氣,別說孩子在街上沒人擄,攤販的板車放在街上都沒人動,甚是安寧,從沒發生過偷雞摸狗的事兒,就是行乞的乞丐,到平安街後都忍不住先正衣冠,街上的攤販聊起這事都覺得稀罕。
大丫頭出門,他是不擔心的,叮囑她道,“早去早回。”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